|
春蚕到死丝方尽
——追记河南公益人崔明军的公益人生
中网视记者赵明
(河南南阳迅)崔明军生于1966年7月5日,住河南省方城县柳河镇高庄村黄土岭组,高中毕业,是河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阳光工程”志愿者、公共文化组织者,方城柳河镇风光曲剧团团长、方城县柳河志愿服务站负责人、方城县柳河镇“周六剧场”创办者,方城义工联主抓宣传的副会长,方城社工服务中心会员,中国健康公益网驻河南方城站常务理事, 方城义工联柳河分会会长。
他于201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虽是一名草根作家,但近年来曾在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传说故事600多篇,并有《南阳民间故事集》《柳河故事》《老崔讲故事》《柳河解放那些事》等专辑出版和发行。他于2014年至今投资40多万元用于“周六剧场”。“周六剧场”前期叫释然居民间文化交流中心,后改为柳河乡风光剧团,到 2017年改为周六剧场,是由崔明军同志创办的公益平台。崔明军为人热情大方,憨厚老实,热衷于公益,自掏腰包搭建舞台,每逢周六,方圆百里的老人前来观看演出,中午管午饭,每天约300元。每月剧场的开销,单伙食费开支约1500元,虽说也会有爱心人士的资助,但大部分是自己开支。周六剧场开办以来举办了450多场次,观看人数10多万人次,把周六剧场创办的红红火火,让周边村民都能享受到戏曲文化的精神食粮的快乐,这在全国都屈指可数。崔明军同志自编自导的一些戏曲,如《扶贫扶到点子上》和《小康生活就要唱着过》等戏曲得到了全国的响应。特别是担当方城义工联的宣传副会长和柳河分会会长后,带领柳河镇全体员工传播先进文化,帮扶弱者群体,配合柳河镇党委政府做出了许多惠民工作。2016年度曾被国家文化公共文化司授予“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者典型”的称号。2017年被河南省“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组评为“优秀文化志愿者”。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8年和2019年仍被留任为“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他所创办的方城县柳河镇“周六剧场”,被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2018年“河南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他本人荣获“方城劳模”称号,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 2021年度被评为“全国优秀志愿者”,2021年5月1日,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的“中国梦·劳动美”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新时代最美奋斗人物”。他在诸多荣誉面前不骄不傲,不忘初心,踏实肯干,始终战斗在公益和文化志愿服务的阵地的最前沿,为振兴乡村经济做出了贡献。
2021年4月13日,来自中国民协、省民协一行30余人,在中国民协副主席、省民协主主席程建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河南故事组》乔台山,省民协秘书长刘炳强及南阳市文联和市民协的相关领导,在方城县常委宣传部梁志豪部长和柳河镇党委书记李锡英的陪同下,来到高庄村“周六剧场”,就高庄村申报“中国故事村”的工作,开展调研,并对周六剧场的创办人崔明军和妻子朱灵芝提出了高度赞赏,方城县文明办对周六剧场进行了资助。近年来,以崔明军为代表的土生土长的乡村文化人,走村串户搜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传故事,用接地气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祖国的建设成就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把党的声音传播到柳河各个村里的每个角落。除了公益演出外,并带领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全镇“家风家训”采编工作,把好的家风家训故事制作成戏曲、小品、说唱等文艺节目,在全镇广为宣传。并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崔明军是一头“老黄牛”,他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他是累倒在公益志愿服务和文化志愿服务岗位上的,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春风激荡,高庄村里外一派春意盎然;麦苗青青,油菜花黄,周六剧场定会更上一层楼,为今年建立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助力乡村振兴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