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上电视台
 返 回 首 页  名 城 名 地  名 景 名 胜  名 吃 名 店  名 企 名 牌  名 师 名 家  名 医 名 院  网 视 动 态 
 在 线 电 视  网 视 关 注  法 制 教 育   乡 村 振 兴  红 色 文 化   产 业 联 盟  网 视 云 家  活 动 赛 事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活动赛事 >> 红岩渣滓洞烈士档案重修正

红岩渣滓洞烈士档案重修正

2021-06-22 15:10:24 来源:中国网上电视台 浏览:137277

 

上一年级磕磕巴巴的读完了父母给我的一摞书,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把一切献给党》《海底两万里》……。1965年7月是我上小学的第一个暑假,父亲又给了一本对我来是大部头的小说--《红岩》,他要求我暑期至少把这部小说看二遍,并说书里有他同学。那时候刚刚看过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于是我怀着崇敬,好奇的心情把这部小说翻阅不止十遍。我和母亲一起议论书中的人物,许云峰,江姐,成岗,余新江,刘思扬,陈然,华子良等等都不像是他的同学。母亲说可能是你爸吹牛,我不止一次问他,父亲总是淡然一笑对我说:等你长大就知道是谁了。没有得到过圆满的答复,我和母亲总是取笑父亲吹牛。父亲是个少言寡语惜字如金的人,从来不讲他的革命经历,时间长了我们一家就把他吹牛的这件事淡忘了。

一九九七年父亲已七十六岁,患中风偏瘫不能正常行走,靠坐轮椅才能外出行动。记得是年底一个雨加雪的日子,天气十分寒冷我正在上班,母亲打来电话说:你爸闹着要去参观《红岩魂》展览,你快回来咱俩用轮椅把他推去,让他看看展览,满足他这个心愿。父亲一路上没有给我和母亲说明看展览的目的,我俩把他抬进展厅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他仔细看了一个又一个烈士的照片和说明,后来停在杨翱烈士模糊不清的照片前仔细审视了很长时间,突然失声痛哭起来并说:学仁哪!学仁,咱俩终于见面了……。这时我和母亲恍然大悟,明白他坚持此行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同学,也印证父亲确实是有一位同学牺牲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里,他没有吹牛。

父亲的哭声惊动《红岩魂》展览的负责人和观众,他们纷纷围拢过来过问原由,父亲对他们说:杨学仁是他的本名,杨翱是写作时的笔名,去重庆后才改为杨翱,他是西峡县县城刘巷人,他们是宛西联中的同学,都是一九二一年出生,展览文字说明中,籍贯河南开封杞县,一九一七年出生都是错误的,请求更正过来。负责展览的是一位叫阳艳的女同志一边安慰父亲一边和气的说:他们当时为了家庭免受牵连,供词有可能是假的,展览的说明文字是按照他们的当时的供述为依据写的,您老人家要求纠正也要有给我们提供证据。父亲说:1950年他在西峡县委工作时,曾收到重庆11.27殉难烈士周年祭奠大会组委会的邀请函,还经手办理过杨翱家属的烈士荣誉手续,通过这些线索是能够找到证据的。母亲听后提议:这需要查资料翻档案很麻烦,咱们先回家,找到证据再送来。父亲执拗的坚持不走,让我立刻去市委党史办,档案馆查找证据。恰好,市档案馆的张怀珍馆长是我的好朋友,听我说明情况后,十分重视这件事情,立刻组织几个人分头在党史办,档案馆查找档案文献,不到一个小时就复印了原始资料并加盖了两个单位的公章,阳艳同志愉快的接受了材料并承诺向领导汇报后即予以纠证,父亲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回到家以后,父亲给我和母亲详细讲述了他和杨翱烈士的往事。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由于国民政府抵抗不力,北方各省相继沦陷,日军进逼河南,一批北方省份和河南省会开封的学校迁至宛西内乡,西峡口一带。父亲和杨翱是1937年2月考入内乡天宁寺师范,后来该校与外地迁来的学校合并为宛西联中,全连波任校长,他和美术教员郭痒生都是中共地下党员。那时学校进入战时教育状态,一边传授文化知识一边进行射击格斗,战伤救护训练,同时还在学生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为抗日前线培训后备力量。地下党建立了外围组织“读书会”,杨翱和父亲,李文芳,刘建功,张昆锦,杜如楼等人都是“读书会”的骨干成员。为了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全连波校长授意杨翱和父亲先后创办了《地火》《铁血》地下刊物,杨翱和父亲负责撰写文章诗歌,郭痒生老师负责绘制插图印刷,这两个刊物在宛西各校广泛传播影响很大。

1938年暑假,“读书会”骨干成员因宣传共产党抗日主张,组织学生运动被国民党特务机构盯上。父亲,杨翱,李文芳,刘建功,杜如楼都在抓捕名单,杜如楼被被捕,父亲受内乡民团参谋长符春轩庇护到司令部当译电员,后随别廷芳,符春轩参加新唐抗战。战事结束回校领毕业证时,全连波校长介绍他们去确山竹沟参加新四军,父亲与杨翱认为延安是抗战的大本营,就和李文芳,刘建功四人相约同赴延安,行至陕西商洛,国民党军队看他们都是学生模样知道是去延安的进步学生,没收了四人的行李盘缠,把他们驱赶回西峡。后来杨翱在继续求学期间加入党组织,1940年他给我父亲留下一封信,说他决定再赴延安。据他后来与父亲的书信往来中了解到,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接上关系后,党组织认为他去重庆更合适,决定派他去重庆求学并参与党的学生运动工作。此后他在重庆朝阳法学院,乡建学院求学并从事学生运动领导工作。

杨翱去重庆后。一直与父亲保持书信来往,经常寄来新华日报并指导他们的工作。1943年李文芳,张家坤在信阳师范建立了中共地下党学生支部,发展父亲为党员。他们毕业以后在西峡丹水镇小学执教,和党组织失去联系,杨翱经常给他们传达重庆地下党的指示,要求他们培养联络进步教师学生,为革命集蓄力量。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挑起内战,掀起反共高潮,杨翱再次发来指示,要求他们红色变白色,隐蔽待命,保存力量,等待时机。这条指示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1946年夏天,丹水镇国民党党部以他们和中原野战军里应外合的罪名,将父亲,李文芳,张家坤和曹伯臻四人逮捕。后来在符春轩儿子符孝先(中共地下党员)及别庭芳孙子别炳坤(中共地下党员)的斡旋下得以释放。1947年初杨翱最后一次发来指示:团结进步教师,发动进步学生,掌握军事力量,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中原野战军的联络员李军泗同志亲自赴西峡丹水与父亲,李文芳取得联系,恢复建立中共靳沟地下支部,布署了瓦解宛西民团,动员各学校进步教师,青年学生参加革命,绘制民团军事地图,迎接解放军,准备接管政权的具体任务。中共靳沟支部按照他们的指示迅速分头行动夜以继日开展工作,当陈谢兵团进驻马山口后,民团武装纷纷起义投诚,使内乡西峡和平解放。动员起来的一大批进步教师,学生迅速加入革命队伍,参与了接管基层政权工作。

父亲含着眼泪感慨地说:中共靳沟地下支部的工作成就与杨翱的正确指导密不可分,内乡西峡解放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南阳解放快五十年了,人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全市一千多万人有几个人知道杨翱是牺牲在渣滓洞里的先烈?!你们找位记者让《南阳日报》宣传报道一下杨翱这位先烈。于是,母亲联系了《南阳日报》崔伟同志,她是一位敬业热心的好记者,接到电话放下筷子就到我家,采访后她撰写了《<红岩魂>引出一位南阳烈士》一文发表于《南阳日报》。2004年,崔伟同志又专程赴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纪念馆考察。据她介绍:杨翱在重庆乡建学领导学运,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因参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在狱中始终坚贞不屈。在纪念馆里杨翱烈士和江姐同在一个展室,另据纪念馆王涛馆长介绍,小说《红岩》与电影《烈火中永生》的“厚眼镜”人物原型就是杨翱烈士。崔伟同志在考察中发现介绍烈士生平的原籍与出生日期仍然没有更正,她再次出示证据,向展览馆提出更正请求。

关于重庆11.27大屠杀有关文献是这样介绍的: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十一月刘邓大军进军西南进逼重庆。国民党反动派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的革命者,爱国民主人士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杨翱因领导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学生运动在1947年“六一”大逮捕中被捕,被囚禁在渣滓洞一楼牢房,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仓皇出逃之前,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的男牢房,杨翱烈士等近200人遇难,仅有《红岩》小说作者杨益言,罗广斌等15人脱险。在震惊中外的“重庆11.27”大屠杀中殉难的近200名烈士中,杨翱是唯一的一位南阳人。

2007年三月份,父亲去世前对我说:今年清明节,你去内乡菊潭公园在你文芳伯(1949年在淅川李官桥八里岗战斗中牺牲)纪念碑前替我上柱香,再去西峡看看学仁他们一家后人过的咋样。我遵父亲嘱托先到内乡又去西峡,见到了杨翱的弟弟扬友仁,他已经从西峡水泵厂退休,子女们都有工作也很争气。杨友仁,杨秉仁兄弟二人及后代也先后到歌乐山纪念馆吊唁杨翱烈士,并出示了1950年重庆市颁发的烈士证书,纪念馆终于更正了杨翱烈士生平介绍的说明文字。 1997年第一次报道杨翱烈士事迹至今已长达二十四年之久,恰逢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查阅档案文献,撰写这篇文章有三个目的,一是让青年一代知道祖国的今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二是向杨翱烈士报告,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三是告慰杨翱烈士英灵,你是我们南阳人的骄傲,你将永远活在南阳人民的心中!